宅上村首茬赤松茸喜获丰收。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3日讯“我们最近处距离海岸只有1公里,在沙地上建冷棚栽‘阳光玫瑰’葡萄,葡萄藤下培育赤松茸,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但今天,我们不但敢想,还大有信心!”3月26日,在招远市辛庄镇宅上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刘祯玉从地上摘下一株赤松茸,简单处理一下泥土,边吃边说:“原汁原味,鲜着嘞。”
(资料图片)
宅上村地处渤海岸边,最近处距离海岸只有1公里,村里的土质多为松软的沙质土,过去种植粮食受旱涝影响很大,产量不高。去年秋天,刘祯玉在山东省农科院葡萄植保与生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在招远大户庄园挂职的魏彦锋的指导下,通过宅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起了15个高标准冷棚,种上了“阳光玫瑰”葡萄。魏彦锋还建议刘祯玉外出考察学习,利用葡萄和菌菇生长的时间差,在葡萄藤下套种赤松茸,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考察中刘祯玉发现,赤松茸是食用菌界的后起之秀,集香菇、蘑菇、草菇三者特色于一身,富含蛋白质、多糖、矿物质、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光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就达17种,而且还可与树木共生,种植条件和技术要求也相对较简单,用发酵好的稻壳、苹果屑、玉米棒子芯、麸皮等覆一层底做温床,再把菌种撒播上就可以。一般9月下菌丝,撒一次菌种长4至5茬,可以一直长到4月底,产量和收益都十分可观。考察归来之后,刘祯玉在魏彦锋的帮助指导下,带领社员们把15个大棚的葡萄地都套种上了赤松茸。
刘祯玉说:“去年9月份开始堆料、播种,10月中旬第一丛蘑菇就长出来了,11月初进入休眠期。今年3月初开始打水,让它缓菌丝,3月下旬就开始收获了。等到4月份气温逐渐升高,葡萄藤也慢慢发出叶芽,可以为赤松茸遮阴降温。我们省农科院的专家隔三差五过来指导,在技术上我们完全放心。”
3月22日,宅上村首茬赤松茸开始陆续上市。刘祯玉把第一次采收的几百斤赤松茸无偿分给了入股合作社的村民,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一家来自威海的客商也提前预订了几百斤。刘祯玉说,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每亩赤松茸至少能卖到5万元。据魏彦锋测算,赤松茸亩产能达到5000斤左右,最多可达8000斤,目前每斤的售价在10至15元,经精深加工后市场前景将更为广阔。深加工后可以做成盐水菇,也可以烘干,烘干后1斤能卖到80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
作为招远市第一个由省农科院全程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林下经济的示范基地,宅上合作社也得到了招远市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和辛庄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辛庄镇副镇长董耀强对林下农业信心十足,特意叫来附近十几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来现场参观学习。董耀强说:“我们辛庄镇海边有几千亩的黑松林防护林,如果林下都种上赤松茸,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黑松林里种植,赤松茸就会有种天然的松香味儿。不仅如此,利用防护林的树荫就可以省掉扣大棚这一环节。松茸需要喷灌以保持湿度,这又对森林防火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既生态又惠农的林下经济新模式,开拓出一条党建引领、科技惠农的有机发展之路。”
有了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宅上合作社发展葡萄、赤松茸共生的信心越来越足。刘祯玉说:“我们计划明年再新增35个大棚,除了合作社种植,也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致富。下一步要在分拣、包装上下功夫,做好精深加工,从而拓宽销路,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YMG全媒体记者 殷新 通讯员 张海波 崔建华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纪春艳
审校:高涵
关键词:
宅上村首茬赤松茸喜获丰收。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3日讯“我们最近处距离海岸只有1公里,在沙地上建冷棚栽‘阳光玫瑰’葡萄,葡萄藤下培育赤松茸,
4月4日,截至收盘,上证180价值ETF(510030)较前一交易日净值上涨1 39%,跑赢上证指数,单位净值为0 80,累计净值为2 1940。上证180价值ETF基
近日,位于练塘镇东厍村野龙果业种植基地的260余亩梨花竞相开放,形成一片“梨园花海”。空中俯瞰,梨花迎春绽放,一簇簇雪白的梨花缀满枝头,